+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讲座 > 正文

浙江大学吴洁敏教授在外国语学院开展交流活动

时间:2025-10-14   浏览量:   来源: 外国语学院

2025年10月13日上午,浙江大学现代汉语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吴洁敏教授,在塔里木大学外国语学院与外国语学院的部分教师、本科生、研究生和留学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汉语节奏的交流活动。

 

吴洁敏教授长期致力于汉语节律研究,成果丰硕。她完成了12项国家社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课题,出版著作教材30本,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语文》等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她在教学和研究实践中发现了汉语停延、节奏、句调群和基调组合规律。这些规律不仅在汉语朗读中有效克服了洋腔洋调与土腔土调,让中性语调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感情语调声情并茂、表情达意,也可以在翻译中使英翻汉的表达更符合汉语之美,汉语之韵。

 

在交流活动中,吴洁敏教授详细阐述了汉语节奏规律的定义、形式和周期模式,指出汉语节奏的主旋律是汉语最佳乐音链,这一规律不仅体现在中国古诗格律中,也存在于优秀新诗及散文口语里。为了让“符合汉语节律的诗歌语言更优美”这一规律更易理解,吴教授特意选取了多首大众耳熟能详的童谣、古体诗、现代诗、散文等作为实例,直观展现汉语节律的独特魅力,例如:刘半农的《叫我如何不想她》、戴望舒的《雨巷》,令大家恍然大悟,原来这些广为流传的新诗中,均蕴含着汉语节奏主旋律,正是节律的巧妙运用,让诗句读来朗朗上口、意境悠长。

此外,吴教授还讲述了朱生豪的平生以及其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过程,她说:“过去朱生豪为了给中国人争口气,在战争中,在书稿一次又一次被毁、遗失之后,依然坚持三次翻译莎士比亚的作品,让中国人也读到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品。”一席话让同学们动容,深刻认识到新时代外语专业学生的使命以及用优美中文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性,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本次交流活动,为外国语学院的师生们提供了与高水平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对于提升师生的汉语语言素养以及用优美的汉语宣传中国文化的意识,都具有重要意义。

(文,赵乐/图,杨叶青)